甘薯典型种植技术
西南薯区甘薯种植制度
西南薯区甘薯从平原到山区均有种植,海拔差异较大,形成了不同的种植制度。
(一)旱地“麦/玉/薯”宽带多熟种植制度
“麦玉/薯”旱三熟是四川盆地旱地粮食生产的主体栽培模式,约占旱三熟面积的60%以上。长期以来,“麦/玉/薯”旱三熟模式的具体做法是:采用带状1.67~2.00m宽开厢模式,0.83~1.00m种5行小麦,0.83~1.00m种2行玉米,小麦收后种2行甘薯,第二年换茬轮作。
近年来大面积“麦/玉/薯”旱三熟改窄带带状为“麦/玉/薯”宽带多熟高效栽培模式,具体做法是:规范开厢、分带轮作,采用宽带带状3.34~4.00m宽开厢,即1.67~2.00m种8行小麦,1.67~2.00m种4行玉米,小麦收后种2垄4行甘薯,第二年换茬轮作。充分合理利用冬、秋季预留行,在小麦预留行上种蔬菜、蚕豆、豌豆、大麦、油菜、饲料、绿肥等。在玉米收后空行或行间至小麦播前种植早熟秋大豆、迟熟大豆(冬豆)、夏(秋)玉米、秋豌豆、秋菜等。形成了以麦、玉、薯为主的粮、经、饲、肥相结合的三熟四作或三熟五作多熟栽培模式。该模式增种作物布局以及田间操作方便,便于机械化作业,旱地光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。用地养地协调,增产效果显著,在旱地发挥潜力、平衡增产和持续增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地膜育苗技术进行育苗(即每亩薯母地,排种 100kg 甘薯,用500g微膜覆盖,保栽2亩早甘薯)。要求苗床土质要好,底肥底水要足,适当稀植,幼苗出土就加强肥、水、中耕、除草、治虫等管理工作。在四川盆地,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最好。间作套种条件下的甘薯,以密度为4.50万~5.25万株/hm²产量较高。栽插方法可由原来的顺垄顺栽改为顺垄斜栽,使薯苗结薯部位插于垄向光面,改善结薯条件,提高鲜薯产量和品质。一般用
1.35万~1.80万kg/hm人畜粪水兑匀45~75kg纯氮,于栽插后25~35d追施,中后期视田间长势增施一次壮薯肥,可用磷酸二氢钾兑水1:1000或施丰乐30g兑水1500kg叶面喷施,增产显著。种植示意图见下图。
“麦-玉-薯”田间种植示意图
“麦/玉/薯”宽带多熟栽培模式,一般小麦产量3900kg/hm,玉米产量6450kg/hm,甘薯产量21750kg/hm,纯收入在19710元/hm以上。
(二)旱地“麦/玉/苕+豆”种养结合高效种植制度
近年来研究推广的“麦/玉/苕+豆”四熟耕作制,在“双六尺”规格中的双垄甘薯带的垄沟间种一季大豆或在4行玉米种植带内增种一季秋大豆。大豆不仅可以固定氮素,减少肥料施用,降低投人成本,而且将大豆的枝叶还土,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,提高土壤肥力,改良土壤结构,经济和生态效益突出,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子。
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甘薯品种,大豆品种要求适合间作套种的旱熟性好、抗逆性强、产量高、品质好的秋大豆良种。小麦收获后做垄,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雨后及时栽插甘薯秧苗;在“双六尺”规格中的双垄甘薯带的垄沟间种一季大豆,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;在4行玉米种植带内增种一季秋大豆,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。甘薯密度以4.50万~5.25万株/hm为宜,夏大豆密度3.00万株/hm以上。春玉米收获后种植秋大豆,播种于玉米厢上,2m玉米带种植5行,行距26.7~40.0cm,窝距20.0~233cm,每窝定苗3~4株,密度保证在18万株/hm以上。一般1hm用1.35万~1.80万kg人畜粪水兑匀45~75kg纯氮,于甘薯栽插后25~35d追施;大豆施
尿素75kg/hm、磷肥600kg/hm作底肥,注意种肥隔离。幼苗出土后,及时查苗补苗(种),确保全苗壮苗。在苗期加强中耕除草,避免杂草危害。坚持病虫统防统治,特别是对大豆,视长势用烯效 唑统一化控,有效控制徒长。种植示意图见下图。
“麦-玉-苕+豆”田间种植示意图
“麦/玉/薯+豆”栽培模式,一般小麦产量3900kg/hm,玉米产量6450kg/hm,甘薯产量 21750 kg/hm,大豆产量1950kg/hm,纯收人在44610元/hm以上。
(三)“甘薯/烤烟”或“甘薯/高粱”种植制度
贵州省北部甘薯种植面积较大,栽培方式为一年一季,多数与高粱、烤烟等作物进行套作。每年2月底采用薄膜覆盖育苗,6月底剪苗进行扦插,10月底(霜降前)收获。
黄皮或红皮的橘红肉鲜食型甘薯较受欢迎。当地主要种植遵义'红皮苕’和'苏薯8号’。'苏薯8号’鲜薯产量3.00万kg/hm左右,该品种具有高产、早熟、质优、抗病、耐旱、耐瘠等特点。育苗地施用有机肥3.00万kg/hm,复合肥750kg/hm,硫酸钾450kg/hm。选用健康的种薯,采用多菌灵进行浸种10min。排种时种薯平放,头尾方向一致,种薯间不留空隙。排种后覆土2~3cm。采用膜覆盖育苗,即在苗床种薯覆土后,在离覆土面25cm高的地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。苗床前期主要是保温催芽,后期重点进行通风晾晒,以利培育壮苗。土地深翻过冬,栽前整地,沟施有机肥
1.50万~1.95 万kg/hm,复合肥900kg/hm,混匀后起垄。垄距80cm,垄高 25 cm,垄面平细,肥料在垄面10cm以下。甘薯6月底剪苗扦插,密度4.50 万株/hm² 左右。种植示意图见下图。
“甘薯-烤烟”和“甘薯-高粱”田间种植示意图
当地农户常在高粱或烤烟地套作鲜食型甘薯,甘薯可获得1.95万kg/hm的产量,高粱或烤烟可获得7500 kg/hm²或9000kg/h㎡,增加纯收入 1.50万元/h㎡以上,因套作效益好,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。